在日本,也有学区房吗?
时间:2020-07-07
在日本,其实也有“学区”的概念,但和中国的学区概念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日本的教育分公立小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学区的概念只适用于公立学校。
一、能不能入学区,户口所在地不重要
日本的学区不是根据户籍所在地决定能不能上学的,甚至和户籍没有任何关系,首要考量的第一点是孩子是不是属于这个学区,即居住地址是否被划分在这个学区。只要在学校划定的学区内居住,对租房和买房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区别对待。
公立学校是日本最常见的学校,占全国总量的99%,实行9年义务教育。对于公立小学,学生就近入学,而且法律规定不允许跨区上学,学生入学不需要接受选拔考试,年龄合适就可以入学。日本1955年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诸学校国库负担设施费法》规定,小学生上学距离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上限是六公里,农村亦然。在日本各地,从家里出门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个十来分钟都会有所小学,日本孩子上学也无需起早贪黑。
同时日本的租赁体系非常复杂和完善,法律是保护租客的,租客不想走,房东没有权力赶租客走。从房东的角度来说,如果是为了投资,那也希望租客稳定,收益才更加稳定。
因此,日本没有像国内那样,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学校,砸锅卖铁花大钱买房,或者买个学区内的老破小挂户口之类的事情。学校本身就都差不多,并且租房也能上,对于学区房的刚需就没那么强烈了。
二、日本各公立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均衡
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日本各所公立学校也相差不多,甚至可以说全国范围比较平均。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学校基础设施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国库负担一部分费用,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会下大力气建设当地的中小学设施,因为如果中小学设施不“硬气”,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就不会选择在当地居住,造成地方经济不景气。
因此,无论是在东京、大阪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北海道的偏远农村,公立学校的设施几乎都一样。哪怕一所学生不足百人的小学,也会有音乐室、比赛用游泳池、足球场、综合性体育馆等完备的硬件设施,教学楼也依照最高安全标准建设。每当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时,灾区的中小学都会成为主要避难场所。而相对于学校,日本各级政府的办公楼就简陋太多了。
三、国内是好学区造就高房价,日本是高房价造就了好学区
在国内,大部分城市有重点中学,市重点,区重点等,一个学校里面甚至可能有火箭班,重点班,快速班,普通班等。但是在日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只有口碑上的好学校,比如东京的公立小学御三家、公立中学御三家等。究其原因在于国内的学校,教育资源不平衡,好的师资力量可能就在那固定的几所学校里。
为了预防各种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保障性政策:
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上岗,并由国家直接发放薪水,这就避免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均衡导致教师薪资出现差异。
而在“同薪”的基础上,日本所有教师和校长在一定地域内实行轮换制,教师每六年就会被调换到新学校任教,校长每五年更是跨区域换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农村,这就保证了在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师资水平都是相近的,既然没有了固定的“名师”,也就没有了固定的“名校”。
正因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无需选择远离家门的重点学校,从而避免了择校风潮,使就近入学成为可能。
正是因为师资力量的均衡,教学设施的资源均衡,所以学校好不好的主要标准变成了生源质量。简单点说就是高房价或者高端社区周边的学区的生源相对家庭条件更好,对孩子的投入更高。有可能平平无奇的公立学校,因为全是富人的孩子而变成大热门,富人热衷于给孩子去私塾补课或者请家教,直接有可能导致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比其他普通学校高出一大截,口碑也会提升。
日本孩子上学的普遍路径规划
目前在日本,大部分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都是公立小学的教育,只有大概1%的孩子选择私立小学或国际小学。而进入初中阶段,选择私立的学生比例会多一些,达到7%。
“私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私立/国立初中→私立/国立高中→名牌大学”,这是普通日本家长“望子成龙”比较常见的路径选择。
但是公立小学的学生要想通过私立和国立中学的入学考试,仅仅靠在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因此,最常见的方式也和国内一样就是参加补习班。补习班在日本叫做“塾”,一般由私立大学或其他社会机构开办,与普通的中小学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