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一次国际比赛中,中国可以说非常扬眉吐气了。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是每3年针对全世界15周岁的在校学生举行的一轮测试。
凭借其前瞻的测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考试评价技术,PISA已经成为当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评估监测项目。
在2019年的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都位列第一!
中国组的这次夺冠,让很多准备把孩子从小就送出国的家长犹豫了。
论基础教育,国内和国外,到底哪个好呢?
成绩重返第一的背后,能看到哪些弊端?
上一届,其实中国学生的PISA成绩是大幅倒退的。
如今的回归第一,这份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傲人的成绩,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中国四地学生的卓越表现很有代表性,尤其是在打造卓越师资队伍上,中国上海地区堪称实践典范。
北京海淀区的师资力量就更不言而喻了,它拥有北京80%的高校,是全国文化资源的首位。
北大和清华就都位于海淀区
经济水平高,教育资源也更丰富优质,自然就有良好的基础教育。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就在采访时说: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北京+长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让这里的学生天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精英阶层将和底层,在教育上拉开真正的鸿沟。
我们几乎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
在其他国家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几乎都在学习。
纵向表示PISA成绩,横向表示学生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PISA的数据显示,京、沪、苏、浙的中国学生,每周阅读量达到57小时,其他国家平均用时仅为44小时。
总分、单项都进入前十的芬兰,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仅为36个小时,比我们足足少了21个小时。
如果我们基础教育的成绩,是以牺牲学生睡眠和玩耍的时间,透支孩子们的未来为代价,那我们距离成功,还有很远很远。
虽然亚洲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他们常因不愉快等而备受诟病。
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轻微感觉到自己不幸福,但对到底为什么不幸福或许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
国内的升学压力有多大,每个家庭都感同身受,成绩几乎是超越所有的存在,学生们的一切都在用分数衡量。
在这种氛围下的孩子们身心俱疲,心理压力也一直被忽视。
不过,数据显示,在负向情绪上,四省市学生虽然对失败的恐惧高于芬兰和爱沙尼亚,但远低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新加坡。
我们的孩子,也许早已在这种环境中锻炼出了令人心疼的强大抗压能力。
在以前,如果你问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科学家。
但PISA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京沪苏粤仅有16.8%的学生希望从事科学类事业。
相较而言,虽然美国学生成绩不高,但有38%的学生希望从事科学类工作,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也分别有29%、28%、34%。
全球都在强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重要性,我国大陆中小学在这方面却还有很大差距。
“PISA不关注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成绩怎么样,我们希望知道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科学当做他们未来的事业追求。”
但从今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日本、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这几个最优秀头脑聚集地方,想当科学家的人非常少。
他们没有觉得科学是他们将来要从事终身的东西,可是却把PISA科学题做得非常好,这种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西方的“快乐教育”,就一定更好?
中国孩子“夺冠”自然值得庆贺,但兴奋之后,我们的基础教育,全国范围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我们教育的一切努力,更不能妖魔化我们的教育。
根据PISA的数据显示,中国四城有48.4%的学生被列为了“优等生”的范围,这个比例是遥遥领先,美国仅有12.3%
不过作为一组重要的国际科学对照数据,将排名简单粗暴地与基础教育质量“划等号”,绝非PISA测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经合组织秘书长恩格尔·古里亚表示,OECD编写PISA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分享最佳政策和实践的证据,并提供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支持,以帮助各国为所有学生提供最佳教育。”
不过结合各项指标来看,西方的基础教育,同样是有利有弊。
很多人都对西方的“快乐教育”有着一种近乎接近幻想的好感,觉得让孩子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利于未来个人发展。
殊不知,天天鼓吹快乐教育的西方国家,那些精英阶层的孩子,学习模式跟国内高三是一样的。
凯特王妃的母校,英国顶尖女高唐屋中学的女孩们,连舞蹈课都有三四种。
美国精英阶层都会把孩子送去学奥数,Math Kangaroo是美国最有名的小学生奥数竞赛,美国50个州,42个州都会举办,在2017年,多达28688人参与。
西方精英阶层的孩子,也要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日本力推“宽松教育”,结果国民整体学力连年显著下跌。
也是在国际PISA标准化测试中,1999年,日本的数学应用和科学素养位列OECD15国第一,阅读理解位列第八,
但到了2003年,数学跌了5位,阅读理解跌了7位,而到了2007年,科学第六、数学第十,阅读理解已经沦为垫底的第十五位。
西方教育在思维方式上相对更加自由,而不是一味的顺从,师生地位没有那么死板,家长和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着重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有特留独行的勇气,有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是与东方注入式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是孩子以后步入社会,除了知识以外最需要的能力。
抛开基础教育,西方的高等教育毫无疑问还是在全世界领先的,多少国内的孩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可以去哈佛、牛津等 名校深造。
除了学业上的帮助,西方的开放式教育,也更利于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孩子可以没有束缚的表达爱,父母也会更加注重沟通,比国内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如果简单概括总结,国内的基础教育更擅长培养优等生和提高成绩,看重分数,有着最全面的学霸养成系统。
国外的基础教育则是更看重全面发展,意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为了给学生塑造更丰富的人格而不懈努力。
所以,国内外的基础教育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们严格的基础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
毕竟我们的高考是全球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让最底层的孩子摆脱在家乡放羊、接受精准扶贫的命运,可以完成阶级跃升这个艰难的任务。
而西方的全面培养计划,如果想要在精英阶层不掉队,也异常辛苦。
但至少能让孩子从小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思维和情绪不受限制,视野和见识不断开阔,从而更容易接受和融入更高等的教育。
那么,关于孩子的基础教育,你怎么看呢?